【设计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孩子既能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上学得踏实,又力争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认同小熊一家的环保行为。通过朗读、说话、想象等训练,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2、初步了解并实践边读边划的阅读方法。
3、在学习中体会到要保护大自然,认识到小熊一家的行为是一种美德,所以受到了森林中动物们的欢迎。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看懂最后一幅图的意思,展开想象。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文学习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
小朋友们,前几天住在大森林的小熊给老师发来一封e-mail,其中有一张照片,小熊说照片上是他最高兴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照片(简单描述照片内容),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熊为么那么高兴。
2、学生展开想象,集体交流:
⑴ 预测学生的讨论情况:
① 小熊帮了森林里居民们的忙,大家都来感谢小熊,所以小熊那么高兴。
② 可能是小熊过生日,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祝贺他。
⑵ 对于学生的想象加以适应引导:
情况a:肯定学生的想象,适当进行表扬。
情况b:在肯定表扬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小熊可能做了哪些好事,增加学生想象有广度和深度。
二、读课文学生字
1、小熊那么高兴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呢?今天老师请小朋友读读《小熊住山洞》的故事。
2、请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找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⑴ 利用课件出示课文,其中生字用醒目的颜色标出,学生读课文。
⑵ 集中学习生字,重点指导“年、左、右”3个字的书写。
① 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② 能给生字组词。
③ 教学“石”字旁。
⑶ 通过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三、小结当堂所学
小朋友们真棒,在游戏中表现得真不错,还学会了那么多生字。下课以后小朋友再好好的想一想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送鲜花给小熊一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小熊保护环境的好品质。
【教学环节】
一、问题导入课文
小动物们为什么要感谢小熊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故事。
1、出示《小熊住山洞》的故事课件。
2、请学生个别回答。
(因为小熊四次去森林想砍大树造房子到最后还是没有砍,保护了大森林,所以小动物们都去送花给他)。
3、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⑴ 每一次都要读出森林里景色的美:春天长满了绿叶;夏天开满了花儿联天结满了果子;冬天住满了小鸟。
⑵ 强调“舍不得”,但声音要轻,读出爱惜之情。
4、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二、质疑深究课文
小熊那么喜欢森林,舍不得砍他们,那小熊只喜欢住山洞,不喜欢住木头房子吗?
1、提示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熊爸爸对小熊说造木头房子后小熊高兴的样子。
2、让学生感受小熊的好品质,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熊为了美丽的森林宁可不住舒适的木头房子,这种精神多可贵呀!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育学生学习小熊的行为。
三、作业延伸课文
请学生找一找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集体交流。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画面展开想象进行脱练习。
2、学会与同学合作表演课本剧。
【教学环节】
一、引导学生说话
《小熊住山洞》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么深刻的道理,你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吗?
1、学生自由准备说。
2、指名学生说:遵循小学生的特点逐步丰富课文内容。
⑴ 把课文中的四句话说清楚。
⑵ 尝试对其中一幅画进行扩充。
(提示:小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最后一幅画中小动物又会说些什么。)
⑶ 把几幅画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⑷ 进一步把整个故事说下来。
3、扩大学生的面,采用多种形式的说,如同桌互说,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角色表演课文
自己找小伙伴,演一演《小熊住山洞》的故事。比一比,得出最佳表演小组,将表演头饰奖给他们。
三、作业巩固课文
1、必做题:
摘录课文中的好词语,并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2、选做题:
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大森林,并写上你想说的话。
【本案亮点评价】
第二课时教师没有按照插图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呈“倒叙式”:小动物们感谢小熊(结果)—小熊喜欢森林,舍不得砍大树(经过)—小熊家要造木头房子(起因)。教师把“经过”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大森林的迷人美景,感受小熊“舍不得”的心情。至此,教师却反问学生:小熊不喜欢住木头房子吗?引导学生回到“起因”,观察第一幅插图:熊爸爸对小熊说造木头房子后小熊高兴的样子。此时,学生与小熊处在“两难”境地:不砍树就意味着不能住木头房子;要住木头房子就必须砍树。教师充分地利用了“矛盾心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熊最后的明智抉择:牺牲自己的享受换来更多动物的享受,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董老师“倒叙式”的设计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