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一句国学经典,它出自《论语》,他的意思是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这句话告诫我们:要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努力求知,永不停息,就是奋发向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国学经典也是出自《论语》,他的意思是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就是崇德向善的思想。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我们的党,就是凭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的党,就是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贵品质,率领全国人民建设新家园,构建和谐生活,惩恶扬善,维护了世界和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美德世代传承。“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对个人来说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是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滋养。
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现正是长身体、长知识、自我完善、塑造人格的时候,要努力使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是第一位的,只有立德,才能塑造建全的人格,才能向上、向善。怎样的行为才算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呢?很多人认为,帮助别人,祈福他人,放生等等就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并且认为只要做了善行就一定能得到善报,我个人理解这只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外在表现,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应该是由内而发,量力而为,不求回报,不贪功德,无私奉献的慈悲心,任何贪念回报,贪念功德的善行都不是真正的“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真正的“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真正的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同时,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一颗宽容自己、宽容别人的心,也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体现,只有做到内心的真善,所做的任何善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性时期,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每个中学生都应努力“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讲道德,人人尊道德,人人守道德,更好的立德、立学、立言、立行,时刻保持着一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