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月相 教学设计
第五节 月相 教学设计
一、 设计理念
本课时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知作为基础,以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作为动力,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前提,创设教学情景,解决教学难点,关注实践体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根据斯金纳提出的:
积极发现原则——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性,主动进行月相成因及规律的探讨。
小步子原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一步步设疑引导,促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不是一蹴而就。
及时反馈原则——在学生对新知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检测反馈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与观点。
二、 教材分析
《月相》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月相一节,文字内容不多,但是包含大量知识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月相的成因、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月相与人类的关系。教材文字叙述不多,但高度概括,在教学处理时,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图像信息,补充有关知识内容。二要注意添加科学而细致的讲解和说明,引用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月相的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结合动态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月相变化规律是教学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古代诗歌,引起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月相与人类的关系,可以通过对农历的介绍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三、 学情分析
认知方面,学生对月相的产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而
且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但具备这两个条件还不够,知识还只停留在形象的表达上,并不知道其形成原因和规律。
探究方面,学生对操作模拟实验还不是很熟悉,对制定实验方案还缺乏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操作方面的素养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能够合理地分工合作,严谨、细致地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科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平时观察过月相,对这个天文现象并不陌生。初一的学生充满好奇心,他们不会因为感兴趣而就会有秩序地完成实验,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份兴趣来做引导。
四、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描述月相的概念;
2. 概述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3. 说出月相变化周期与农历的关系以及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一定的手段演示月相的形成过程;
2.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月相变化规律,估算农历、学会分析具体问题。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感受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2. 通过月相学习,留心观察自然现象,欣赏自然美景,热爱大自然。
五、 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