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绝大多数考生理所当然的忙着对既往复习内容进行回顾和记忆。下面我想就考试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自从考试之后,陆续听了老师们的课,也接触了一些成功的同学,懂得了一些以往比较模糊的东西。现在就略微叙述一下,好与大家共享,因为没有经过整饬,也许比较凌乱,大家择善而从吧。
考试的各个题型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的答题也要符合题目的特点,不能自逞胸臆、率性而为,反而不妙。以前有人说,要将名词解释当作简答、简答当作论述、论述当作小论文来写,如此,内容自然丰盈,可以
赢取阅卷老师的好感,也可趁机展示自己的博识。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首先考生就是面临时间的问题。就古代文学而言,一般五个名词解释、四个论述题,你在名词上耗费的时间过多了,相应的,留在论述上的时间也就少很多,直接的后果是不能答完。我
也曾深受其害,在名词上写得酣畅淋漓,用了一个小时,即使全对,也只能获得 30 分;而论述题时间就过于局促,前两题还好,尚能轻缓,到后两题就异常急躁,逻辑混乱、引文错误,诸如此类,毛病纷呈。因此,考
生在答题时必须掐好时间。在古代文学上,名词控制在 20-30 分钟之间比较合适,论述题每题当以 30-40 分钟为妙,当然具体分配根据考生自我情况确定。
其次还涉及到答题的规范。名词解释就应该有名词解释的题目特点,要精当简练、点到为止,老师推荐《辞海》的“文学分册”的解释方法适合当作参考。论述题就需要多维展开性的论述。简答题一般只考察单个的知
识点,而论述题是综合性考察的,涉猎范围广泛,所以难度也格外高,这就更加迫切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史基础。以前李铎老师曾以《西厢记》为例,说不能单纯回答“王西厢”,要追根溯源,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看
出人物性格刻画的转变等等。去年葛晓音老师评价“安史之乱后唐代诗歌的发展”的题目时,就指出考生背书很认真,但是回答的不甚理想,主要还是没有理解这一段诗歌的发展情况。
另外考生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名词解释题都能够回答出来,有些题目你可能从来没有见到过。我在考前曾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文学分册》,厚厚的两大本看下来,印象也不是很深刻;考生应该做到
的是,书本上凡出现的名词都应该知道,包括书后的注释,凡遇不懂之处可查询各类参考书,弄明白后记在笔记上。不过,绝大多数名词解释都是日常都接触过的。有一点教训,名词解释是遍布全书的,不要随便轻视元
明清的诗词和民间文学,尽管不大会考论述题,但名词解释涉及的史不绝书。
我从准备考试开始,一直警醒自己的就是原典的阅读和记忆问题。文学史考试绝不能自逞胸臆、凭空立论,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需要有依据。对即将跨入考场的考生而言,强调有没有读完《诗经》、《楚辞》、《红楼
梦》等已经没有意义了,当务之急是将书本中和作品选中的重要诗歌及评论再强化记忆。答题的时候,无论是议论还是分析,都必须有原文的依据;在使用前人的观点时,也尽量用前人原始的评述,而不是自己转译过来
的。
《北大中文专业考研秘籍》,汇集了北大中文系/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各专业考研的复习方法、心得体会、应试技巧、参考书目、招生信息等资料。秘籍自 2006 年推出首版以来,以其免费、全面、翔实的特点深得所有北大中文考研人的支持与厚爱。
《北大中文专业考研秘籍》所收文章原作者真实姓名已难以一一考证,另外我们已经对文中过时的、不准确的信息进行了修正,所以一些文章未能署名。如有文章原作者希望署名,请与我们联系。在这里我们向这些为大家提供宝贵经验的前辈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秘籍是 2009 年 5 月最新修订的 2010 版,本版秘籍分为正文和附录两个文件,正文为 PDF 格式,收录北大中文考研经验心得类文章;附录为网页格式,收录最新最全的北大中文考研参考信息,两个文件共同置于秘籍压缩包内。
和以往一样,《北大中文专业考研秘籍》2010 版仍然以免费下载的形式发行。由于秘籍会不断更新修订内容,建议大家经常到绿色软件网的免费资料栏目下载秘籍的最新版本,升级原有版本,保持与网站同步更新的状态。同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秘籍的精髓,能够灵活运用而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